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升降课桌椅 天津北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靠强力靠政策

——天津市北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访纪行

■本报记者 翟博 高靓

从天津市区一路向北,沿着纵横交错的河道,新楼盘与老平房交织并存,开发区厂房和农田隔路相望。记者近日来到天津市环城四区之一的北辰区,明显感受到城市化发展的有力步伐。

然而,发展最快的地方,往往也是矛盾最容易滋生的地方。户籍人口34.5万人,流动人口35万余人,外地流动人口子女占学生总数的40%,农村学生占70%左右。这样的地方,教育往往众口难调,均衡发展更是难上加难。但是,记者发现,在北辰区,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,老百姓对教育有口皆碑。

农村学校比城里的还漂亮

“我对孩子的教育很满意,很满意!”在北辰区最北端的大张庄乡张四庄村,村民陈大姐说起孩子读书的辰风小学,激动得一连用了几个“满意”。

尽管窗外北风刺骨,辰风小学的楼道里却温暖如春。洁净的洗手池、饮水器、卫生间和每层楼专门设计的活动区,让孩子们免去了课间的寒冷和奔波。先进的电子白板、计算机、升降课桌椅、学生储物柜,让教室里丝毫没有印象中的拥挤与凌乱。

辰风小学的变化反映的正是这个地区的变迁。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,大张庄乡和北辰区的不少乡镇一样,历经了村镇合并、城镇化加速、土地开发、农民搬迁的进程。生活水平的提高,让农民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。“作为农口区县,北辰区近一半义务教育学校是农村校,这些孩子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!”北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士亮说。

2008年,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程启动,北辰区开始了教育均衡提速发展,实现了“城乡教育装备标准一体化,公用经费标准一体化,师资配置标准一体化,教育资源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”。

“随便哪所农村学校都比城里学校漂亮。”李士亮说。近年来,北辰区先后投入6.2亿元用于教育硬件提升,而且新建扩建校舍、教育信息化、一线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等措施,都采取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策略。北辰区教育局还购置了70多辆空调班车,保障边远学校教师安全上下班。

同时,北辰区通过人才强教工程、科研兴教工程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,评选名校长、名教师、名班主任,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帮扶与培训,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,使其主动流向农村教育岗位。

“每天往返100公里,但新学校对我很有吸引力。”辰风小学副校长张金梅家住市中心,工作在北辰,后来又自愿从中片的实验小学调到这所农村校。已是区级音乐名师的张金梅,给辰风小学带来了合唱、舞蹈社团和丰富的文体活动。“学校齐全的设施为培养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。”张金梅说。

外来孩子和本地孩子一样受教育

顺着刘大姐的指点,记者来到集贤里小学。走进教学楼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中国地图,在安徽、河南、甘肃等许多位置都贴着一颗红心,记者数了数,共23颗。“它代表着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份,我校外地生源占学生总数的91.2%。”集贤里小学校长荣国凤告诉记者,“学校并不是专门招收外地务工人员子女,生源和当地特点有关。这几年,北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,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来经商、务工,特别是中心地段,卖早点的、收破烂的、搞装修的、卖菜的都聚居在此。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不光是集贤里小学,只要五证齐全,流动人员子女可以在北辰区任何一所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。记者发现,“学校按要求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”这一条,已经写入了《北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细则》。北辰区教育局副局长赵培刚介绍说:“流动儿童不仅可以免费就近入学,义务教育阶段还和其他学生一样,免交书本费,在评优、助困、参加各种教育活动方面,与本地生享受同等待遇。”

在双街镇,模范小学颇受当地外来务工人员欢迎,随着学生人数日益增加,北辰区根据需要,近日已开建第二模范小学。集贤里小学建起了北辰区首家少年科学院,在学生中开展无线电、航模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,成为科技特色校。“当初有人提出,在外地孩子身上花这么多心血,一到高中都走了,有必要吗?”李士亮说,“我觉得,办教育不能这么狭隘,我们不是在给哪一个地方培养人,这些孩子不管走到哪儿,都是国家的未来。”

市区的学生开始往郊区跑

“我们这里以前是个三不管地带,学生都愿意到对面的红桥区上学,现在反过来了。”瑞景小学校长杨晓春谈起变化,快人快语地说。

北辰区瑞景街道两侧,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,和紧邻的红桥、河北两个市区已经看不出任何区别。但是,这里的居民心里却一直有一道看不见的界限——户口。从市区拆迁安置到此的居民,都不愿意落户。“说白了,就是怕这边没有好学校。现在没有这个顾虑了。”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,“女儿就读的瑞景小学以书法为特色,原来的老邻居专门打电话问我能不能让孩子来这儿上学。”

“乐教乐学,乐在其中”,在宽阔的马路边,瑞景小学淡黄色的教学楼外几个大字格外醒目。走进大厅,犹如一座艺术殿堂,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作品,连教师的签到簿都是硬笔书法写成。

记者到学校时,正值课间,几个孩子正拿着大大的软笔,在一个青花瓷水缸里沾上水,在黑色的地板砖上有模有样地写着“地书”。杨晓春说:“这是我们专门给孩子准备的,下课后都可以来玩。”瑞景小学所在地原是一片农田,2006年作为城区拆迁改造安置房,建起小区,并配套建好了这所学校。2010年,学校开始引入书法教育,并尝试开设书法特色的“兰亭班”。

“学书法有嘛用?”教书法的乔老师说,“开始家长并不理解,后来渐渐发现,孩子心静了、踏实了、听课专注了,还能迁移到其他课上。”

书法只是一个开始,瑞景小学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被激发出来。杨晓春告诉记者:“学校一、二年级没有练习册,没考过试,没有机械性重复作业,就是训练孩子大胆发言、正确表达,最后在月考中,这些孩子成绩却更好。”

“均衡不是一条直线,要求所有学校都一样,而是一条爬坡的曲线,应该允许学校保持合理的差异,鼓励学校特色发展。”李士亮说。近年来,北辰区在不同学校探索了中小学衔接、分层德育、科技创新实验区等特色发展道路。在均衡的基础上,北辰区大胆提出了建设“优质初中”的概念,甚至允许华辰学校初中阶段在全区范围内选择学生。

记者在华辰学校羽毛球馆见到了正在打球的初一学生陈小芳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是从集贤里小学考来的,老家在安徽,入学成绩考了6个“A”。校长苗芊说:“华辰学校初中招生也是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探索,我们实行指标分配到校,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,还是边远农村学生,都有同样的机会。”

分享到